→ 新闻资讯
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
甘金华:做慈善从不“到此为止”

2016-12-14 10:29

21年平均每天捐出善款4000元,“见到了就要帮”

求助络绎不绝。求助信纷飞如雪片。

想象一下你面临的这样的生活:几乎每天都需要面对不同的求助者,快速核实,然后做出决定:捐钱。

不停地捐钱。而且全部是自己的钱。

这就是甘金华过去21年里生活的一部分。当然仅仅是一部分。

一直有人说,甘金华“有点苕”。今天仍然有人坚持这样说。更多的人则说,他就是慈善界的“阿甘”。

21年来甘金华捐出了3000万,平均每天捐出4000元。他比谁都清楚,这些钱对于个人的生活而言,意味着什么。

上周,两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者甘金华宣布加入金报的大型圆梦活动。他对记者说,“仅仅是苕,怕是还做不好慈善。这条道路有多难、有多远,只有做过的人才能体会”。

1.偶遇即责任

6月22日,两个刚刚拿到高考分数的孩子,分别从云南和贵州抵达武汉。

在这座刚刚进入酷暑的城市,他们举目无亲,且互不相识。但他们此行的目的,是为了寻找同一个人。

两个孩子奇迹般地在同一天找到了位于武昌的长春观。更巧的是,长春观的工作人员居然认识他们要找的人。

这天下午,甘金华接到了来自长春观的电话。对方说,有两个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考上了大学,但无钱读书,千里迢迢来到武汉找他相助。

和此前20年的许多个下午一样,甘金华只说了一声:“等我”。然后开车赶了过去。

两个孩子都很不错。一个男孩,一个女孩,高考分数都在600分以上。简单核对了他们提供的老家的联系方式,甘金华没有迟疑,从包里掏出了现金,资助了每人3000元。

“救急不救穷。有些事,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你去思考、怀疑。遇到了,就要帮。”甘金华说。

今年51岁的他,沉默少言,不喜欢讲大道理。“遇到了,就要帮。”这可能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。

也因为个朴素的想法,为甘金华造就了许多“偶遇”。有时候是对方偶然找过来;有时候是他偶然碰见;有时候,是偶然发生的事情让他觉得必须出手。

20年,这个朴素的想法一步一步将甘金华这个名字,锻造成国内慈善圈的名人。

2.首捐即“裸捐”

甘金华的人生经历,对于武汉乃至全国的很多求助者而言,早已耳熟能详。

他的老家新洲汪集,后来以鸡汤闻名。但在甘金华小的时候,鸡汤对于他而言是一件遥远的事情。

“那时候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,家大口阔,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,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饭,便是最开心的事情。”

莫欺少年穷。刻骨铭心的经历,磨练了甘金华的意志。

1981年秋,成绩优异的甘金华因交不起20元学费无奈辍学。为了减轻年老体弱父母的负担,当年底,只身前往武汉谋生。从学徒干起,成为一名出色的电工,然后凭借技术和人品,拿下当年诸多品牌电视的售后服务代理权。第一桶金由此赚得。

1992年,是甘金华人生之路的第一个转折。这一年,他进入建筑领域。这个高中毕业生总归忘不了大学梦。经过自学,他顺利从湖南大学的“工业与民用建筑”专业毕业。十年后,他成为华发鼎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和总经理。

1994年,则是甘金华人生之路的另一个转折。这个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,这一年因为村里修路,首次捐钱。数额是37万元。

无数报道曾经提及,此时甘金华手中全部的钱不过40万元。谈及往事,记者向甘金华求证。他说,当时的40万元还很是一笔钱,“但路基都打好了,路怎么能不修?”

和其他一些大富大贵之后开始慈善之路的人士不同,1994年甘金华的“首捐”,已接近“裸捐”。

这也注定了,甘金华此后的慈善之路,将是何等义无反顾。    

3.救急不救穷

已没有人能一一列举甘金华的捐献事迹。那是一篇报道无法完全记录的事情。

51岁的“老甘”,现在随时都会在包里放上两三万元的现金——不是为自己消费。他个人的生活实际非常简单:有时间看看项目,业余生活打打网球,都用不了这么多现金。

这些现金是为随时可能出现的求助者准备的。

生活多磨难,求助者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早晨或者夜晚,也可能出现在省内或省外。5年来,甘金华先后聘任了4位专职秘书,秘书的工作内容就是:拆解国内的求助信件,然后一一核实。最终,前三任秘书都没干下来。

而考察甘金华的慈善之路,最可贵也最令人震撼的,就是他的“效率”。

3000元、5000元。这样的救助数额,求助者如果去申请慈善机构的资助,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,可能没个一两个月下不来。

甘金华不需要。他用自己的方式,快速高效地直抵慈善的要义:“要快。救急、救命的事,不能等。”

也正因如此,甘金华很少去询问受助者近况,接触一般在捐钱时就终止了。他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和直觉救助他人。

他曾经捐款给一个镇的贫困学校,捐了12万,只有3万到了孩子身上,其余9万买了一台桑塔纳。此后,他必须要知道捐助的是谁,尽量到现场。不能到,也要信得过经手的中间者。

又曾经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,先后四次求助于他。甘金华说,救人不是养人,求助四次以上,那便是以此为生,应当拒绝。

21年,3000万元,他就是这样一笔一笔,三千、五千,30万、50万地捐了出去。惠及的人群究竟有几千几万,他没有统计,也无从统计。

何况,干嘛一定要统计?他说。

4.荣誉算什么

21年来,甘金华用自己的奋斗,跻身成功者之列。当然,那是世俗的成功。他说自己算不上什么富豪,但也算有一点钱,有一份安身立命的事业。

与此同时,他用一份义务反顾的爱心,让自己的名字,与国内诸多闻名的慈善家同列。

无数身处贫寒的人们得到了救助。甘金华也成为党代表、人大代表、劳动模范、道德模范。上过央视、《人民日报》。这一切的背后,荣誉,是这个社会对他应有的报答。

但是他说,“如果做慈善是为了这个(荣誉),那是做不下去的。”

他讲起为省内一所小学捐献空调的情景。当他和朋友驱车几百公里到达目的地,发现不是买空调就算了。到了那个山村,他们发现压根就没地方买空调。好,到县城去买。买完之后发现把空调装上也是很麻烦的事。接下来,还要考虑电费。捐了空调,他用不起不是白装?

这一切需要耐心、时间和体力。这一切考验着一个坚持了数十年慈善的人,钱在此刻已退居绝对的次要地位。他已经功成名就,他本可以和朋友一样在茶楼里打打牌喝喝茶,他不缺少尊重和财富。那么,他需要在无数琐碎的的细枝末节里反思:这一趟究竟是为了什么?难道这样的付出是为了外人所说的荣誉吗?

绝对不是。

为了良心。为了责任。“看到了就要帮,知道了就要帮。”这么朴素的承诺,甘金华说到,做到,而且每一件事都要努力做到最好,“事情没做好,千万不要说到此为止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来源:《楚天金报》 季动) 


黄石市慈善总会

开户单位:黄石市慈善总会
开户行: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黄石分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
银行账号:422060819018010016975
备注:请注明捐款用途
联系电话:0714-6365936 项目部:0714-6353600
地址:湖北黄石团城山桂林北路28号507室 邮编:435000
备案:鄂ICP备18020436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20402000106号

技术支持: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

请扫描二维码关注